如果你有一位邻居,他多才多艺,富有孝心,总是精心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情趣,你会喜欢他吗?我想在来自英国的经典整蛊游戏《地狱邻居》中,你会得到一个和大众选择不同的答案。
《地狱邻居》(又名《整蛊邻居》),2003年由JoWood Productions制作发行的益智类游戏。在游戏中,主角伍迪是个狡猾的捣蛋鬼,总在破坏邻居的好心情,即便被邻居发现了被殴打一顿,还是会坚持使坏。初看游戏背景,多少有些“三观不正”,但继续探寻,你会发现游戏的主题在第三层。
这款游戏以整人TV秀的形式展现,“我”是伍迪,一个新电视节目的明星,我的节目内容,就是通过在“我”霸道烦人的邻居家里布置陷阱,对他进行恶搞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玩家既是主角的操作者,也是主角的观众。
游戏的操作其实很简单,通过鼠标点击,进行人物的移动和物品的互动,以及通过WASD键来选择视野。玩家可以从邻居的家具里,找到可以整蛊他的道具,比方说从抽屉中找到涂鸦笔,然后涂在邻居的画上。不同难度的游戏有不同整蛊指标,完成任务,使邻居的怒气值升高,则获得观众的认可,成功通关。
游戏的难点在于:
由于游戏的背景是在英国,以室内拍摄为主题,所以场景的组成相对单一。麻雀虽小,整个画面的元素还是比较饱满的,邻居的衣食住行乐一应俱全。除了有电视、冰箱这种基础家具,还有盆栽、医药箱等提高生活质量的物件,建模的考虑其实很周全了。
虽说以现在的3A大作眼光来看,这款单机页游根本不能比,但游戏的可玩性很高,画面质量配游戏内容,绰绰有余。
另外游戏中的音效也是一个亮点,搜寻物品的音效、整蛊时候听到邻居的脚步声、主角得逞的坏笑,无不刺激玩家内心隐秘的角落,在这样的小游戏里,也可以肾上腺素狂飙。
而在玩了游戏之后,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:这个邻居做错了什么?为什么会被人视为整蛊对象呢?这就要回到了游戏的名字《地狱邻居》来说了。
从邻居的设定分析,他具有英国佬的典型特征,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,会弹琴,会养鸟,富有情调,对长辈也是很有孝心。但他对外人却十分霸道,我行我素地影响周围人的生活。对主角伍迪来说,他不就是一个“地狱邻居”吗?
从主角的角度出发,伍迪是一个活泼的小孩,因为经常受到邻居的欺辱,就联系电视台,将自己对邻居的整蛊拍摄下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伍迪惩罚了邻居的自私,也伸张了自己的正义。但邻居本人,深受这个“地狱邻居伍迪”的困扰。
这款游戏的广告引用了爱米莉·勃朗特的诗句:复仇才是永恒的基调。或许主角和邻居的冤冤相报,正是应了这句话。
前面我提到,这款游戏的主题或许在第三层,是什么让伍迪一直去整蛊邻居?是单纯的热血和仗义吗?在主角的后期活动中,我们不仅看到伍迪利用道具,甚至会利用邻居的妻子、母亲进行捣蛋。搞破坏的内容也不止在日常活动,还扩散到在邻居的生日这样有意义的时间点,甚至是邻居去旅游了他也跟着。
如果我们深度解读游戏,那么推动伍迪的,是不是还有那个隐藏的摄影机,和电视台反馈不错的收视率?事情的初衷或许是单纯的,但过程会发酵,吸取复杂的成分。
在这场“整蛊邻居”的游戏里,可以被视为“地狱邻居”的何止一人,而被整蛊到的,又何止两个人?